充满和谐关爱的太极队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充满和谐关爱的太极队
   5月1日这天,阳光明媚,春风和煦,我们金芳园太极队一行15人来到了百年古镇小站,在昔年的练兵园参加了津南区首届武术文化节的展演。回想这次表演,大家的心情既激动又平静,激动的是,我们这支队伍成立仅不到1年,是首次参加这么大型的表演活动,平静的是我们在20多天的时间里付出了汗水、付出了努力,对于表演的结果无论怎样我们都能欣然接受。
 自从决定参加表演到参加演出,短短的只有20天的时间,单是从节目的选择和编排上就花费了3天的时间。有的队员说表演24式,有的说42式,有的说打剑,但大家总感觉太大众化了,而且很多参演队伍都表演这几项,没有新鲜感,很多动作因为老年人骨胳的原因,做不到位,很难做到美观,不具欣赏性。怎么才能让人耳目一新呢?一个偶然的机会,张永兰老师谈到要去比赛,打孙式拳,于是灵机一动,和大家商量后,大家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,一致同意参演孙氏太极拳,挑战一下新的拳种,尝试一种新的拳法。为了适合老年人习练,动作既要容易记、容易做,还要体现孙氏的特点,张老师利用自己是孙氏嫡传弟子的优势(师从孙剑云大师侄孙女)在孙氏36式的基础之上,删减了太过复杂难度大的动作,添加了相对老年人来讲容易一些的动作,形成了我们参演的套路。
 正式教授开始,张老师放弃自己的练功时间,每天早晨5:30就带领着队员们练习了。因为大家从未接触过孙氏拳,对于它的手型变化、步伐步化、动作要领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,这让教授进度停滞不前,常常是这个动作刚刚讲解完,再接下一式的时候,前面的动作又忘记了。没有别的灵丹妙药,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练习。老师一遍遍地讲,队员不厌其烦地练,反复地观看视频示范动作。由于孙氏拳集形意、八卦、太极拳于一身,这对于我们平时只是单纯地模仿动作而言真是难上加难,有时候手的动作出来了,脚没跟上,脚的动作到位了,手不对,自己也是哭笑不得,觉得不好意思,但大家都有一颗团结向上的心。有的队员家住得远,单是骑自行车就要20几分钟到达练习点;有的队员不会骑自行车需要步行;有的队员没有太极服,为了不影响表演的整体效果,拒绝外借服装,二话不说预订了一身;有的队员抱着自己的孙子,让家人开车去市内专门给大家订作表演服装;有的队员虽然只是替补,但练习起来还是一样一丝不苟,时刻准备着。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“不能因为我的缺席而影响了整个集体的荣誉”,队员们的精神深深感动着老师,老师的认真、专业与耐心也深深感染着队员们,大家互帮互助,你教我记不住的,我挑你不对的动作,就连5月1日的出行有的队员都自告奋勇,放弃节假日出车的机会,主动载大家去表演现场。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啊,它团结、和谐、充满着温馨与关爱,既让自己的身心愉悦,也收获了我们金芳园太极人的希望与梦想。
 随着葫芦丝奏出的一曲牧羊曲的音乐,我们的表演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,但我们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,我们积极乐观的太极精神不会停止,希望这支队伍扬帆起航,行得更远,飞得更高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津南区咸水沽镇金芳园太极队供稿)